如何组织一次高效的面试?
结构化面试基本流程如下:
1. 面试报道抽签:考生一般需要提前10—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考试工作人员核对考生身份证和面试通知书等相关证件。之后,考生抽签确定分组和进场顺序,有的地区是先抽分组签,再抽顺序签,有的地区是一次抽取确定分组和顺序,如:三(1)表示第三组第1个进场。个别地区,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部分部委会事先安排好考生的考场号和进场顺序。
2. 候考:考生抽签完毕后进入候考区等待考试,考试未结束不许随便离开,有考场工作人员监督,上卫生间需要工作人员陪同。如排在下午考试,午饭也由工作人员送到候考室,防止泄题。
3.进入考场:按照顺序,轮到某考生入场时,引导员将到候考室宣布:“请xxx号考生入场”。考生随同引导人员到达考场门口后自行进入考场。引导员不许直接叫考生名字,否则算严重违反考试纪律,一般引导员也只知道考生顺序编号。
4.答题:考生进入考场后,直接走到考生席,站定后向考官问好,得到“请坐”的指令后,考生可以落座。落座后,考生一般需要报自己的考试顺序号,等考官宣布导入语后,考试开始。要特别注意,考生不能自报姓名,如在考场内自报姓名,考生会被当场取消面试资格。面试中一般有题本和考官读题两种形式。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左右,题目一般是4-5道。
5.退场:考生回答完所以题目后,主考官一般要问考生是否还有其他补充,考生此时一般回答无补充。主考官宣布考生退场,考生到候分室等候分数。
6.公布成绩:考生得到分数后一般被要求尽快离开候分室,不得逗留和随意走动。考生回家等待,网站将公布入围和体检名单。
理论联系实际讨论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和组织均忽视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公务员被认为是“旱涝保收”的职业,外部竞争压力小,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就被认为是端上了“铁饭碗”。虽然近年来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在内部引进竞争机制、淘汰机制,但在实际中“无过即有功”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导致许多公务员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对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缺乏积极性。同时作为政府部门本身,有关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尚未步入正轨,未能有意识地针对各部门自身的职能特点与发展规划开展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政府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人事管理上往往注重公务员的使用与管理,追求人职匹配,却忽视对公务员的经营与发展。
(二)职业梯过窄,缺乏多元化的职业路径。
职业梯是决定组织内部人员晋升的不同条件、方式和程序的政策组合。可以显示出晋升机会的多少,如何去争取,从而为那些渴望获得内部晋升的员工指明努力方向,提供平等竞争的机制。根据组织和工作需要不同,职业梯可宽可窄。要求员工在多个职能部门、多个工作环境轮换工作的职业梯是宽职业梯,反之,则是窄职业梯。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虽然这一规定拓宽了公务员的职业通道,但公务员分类制度主要还是行政职务范围内的划分,实际上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公务员的最终前途依然集中在一条“官阶”晋升阶梯上,不利于专业人员的发展。 而且,公务员队伍“只进不出”现象依然严重。已有的若干规则如交流、辞退等在疏通出口方面的控制因素依然是偶尔程度占主流,只要公务员工作中不出现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而本人又不愿意离开公务员队伍的,就可终身干下去。其结果是部分素质水平有限的人员占据职位,高素质人员难以进入,晋升渠道受阻,严重影响了公务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人才流失。
(三)缺乏针对公务员职业发展而组织的相关培训。
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公务员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失,针对这些不足和缺失,政府相关部门应展开相应的培训,以弥补公务员的不足,促进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而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培训,从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类型的划分、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法的运用到培训效果的评估,总体上还是处于一种规定上的原则性和操作上的粗放型状态。培训形式化,多为满堂灌的课堂讲授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培训知识不合实际、不符合公务员的需要。这样的培训大大影响了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公务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受到自我认知不清和职业技能缺乏的巨大约束,从而阻碍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应对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树立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
行政文化是行政的灵魂,是影响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因素。行政文化能够对行政组织及其公务员的行为起导向作用,能够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协调公务员与行政系统及整个行政环境的关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树立公务员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加大竞争、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实施力度,疏通公务员“出口”,使公务员认识到职业发展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