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66)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工作内容中( A )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范围
C、确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
D、制定燃气输配设施和管线的保护措施
A.城市抗震设施 B.城市避震设施
C.城市人防工程 D.紧急避难所
3.小城市水源选择规划中,应设( B )个以上取水口。
A、1 B、2
C、3 D、4
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④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⑤合理、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
⑥利用地形,满足城市环境和空间的美观要求中,能全面叙述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可以包括的内容有(D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重现期为50年的洪水,其频率为2%。防洪堤的转弯半径应尽可能大一些,一般为( B )倍的设计水面宽。
A、2~4 B、5~8
C、4~6 D、6~8
6.城市燃气调压站具有( D )功能。
A、调峰 B、混合
C、加压 D、调压
7.战时留城人口一般占城市总人口的( C )比例。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A.平面网络法 B.设计等高线法 C.高程箭头法 D.纵横断面法
A.总队 B. 支队 C.大队 D. 中队
10.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规划时,首先要( A )
A、确定污水排放区界、划分流域范围
B、选择污水出路和处理利用方式
C、安排污水处理厂
D、布置污水管线
A.特别重要城市,城市人口≥150万人的,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河(江)洪、海潮≥200,山洪100~50;泥石流〉100
B.重要城市,城市人口在150万人~50万人之间的,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河(江)洪、海潮200~100,山洪50~20;泥石流100~50
C.中等城市,城市人口在50万人~20万人之间的,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河(江)洪、海潮100~50,山洪20~10;泥石流50~20
D.一般城市,城市人口=20万人(应该是<=20万)的,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河(江)洪、海潮50~20,山洪10~5;泥石流20
12.一座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下列哪项抗震防灾规划措施欠妥?( C )。
A、将穿过城市的活动断裂带作为绿化带禁止建设
B、将城市内部和城市边缘的砂土液化区作为绿地或人工水面,控制其它建设活动
C、将规划的全部绿地和其他开敞空间作为避震疏散场地
D、重要设施避开地震时容易发生滑移的河流岸边
13.某城市附近湖泊,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湖中大量藻类繁殖耗去水中大量溶解氧造成鱼类死亡,城市拟建的城市污水厂除了要达到一般二级处理的目标外,还需要把下列( D )类污染物作为污水厂的处理目标。
A、重金属
B、酸氢有毒物质
C、酸、碱污染物
D、氮、磷、钾
14.我国城市工程建设从地震基本烈度( B )度开始设防。
A、5 B、6 C、7 D、8
A.6m 8m 10m B.5m 9m 13m
C.6m 9m 13m D. 5m 8m 10m
16.消防栓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A )米。
A、120 B、150 C、100 D、80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包括( B )。
A、水塔、导水管
B、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C、泵站、过滤消毒设施、水管等
D、取水工程、送水工程
A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B、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C、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D、城市道路系统。
19.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 C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 )
A、12m×12m 18m×18m
B、12m×12m 15m×15m
C、15m×15m 18m×18m
D、16m×16m 18m×18m
A、土质松软地区、断裂带、沉陷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带、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B、土质松软地区、断裂带、沉陷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带
C、土质松软地区、断裂带、沉陷区、地下水位较低地带、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D、土质松软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带、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21.瓶装供应站的供气规模一般以( A )户为宜。
A、5000~7000户
B、7000~10000户
C、3000~5000户
D、10000户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
A、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C、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压力级制为中压B的调压站与重要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为15m
D、调压站应尽量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E、调压站应远离负荷中心
A、计算详细规划范围的用水量
B、布置详细规划范围的各类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C、计算输配水管渠的管径
D、选择供水管材
E、进行造价估算
A、直接排放水体
B、直接排入土壤
C、处理后排放
D、处理后回用作水源
A、放射式
B、多回线式
C、环式
D、格网式
E、连络线式
A、战争
B、洪水
C、化学灾害
D、火灾
E、传染病流行
A、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B、确定排水干管位置、走向、服务范围;
C、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
D、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E、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A、天然气
B、人工煤气
C、液化石油气
D、生物气
E、高热值燃气
A、高频度与群发性特点
B、高度扩张性特点
C、高灾损失特点
D、区域性特点
A、覆土厚度指路面到管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B、覆土厚度指路面到管顶内壁的垂直距离
C、埋设深度是指路面到管底内壁的垂直距离
D、埋设深度是指路面到管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A、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C、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压力级制为中压B的调压站与重要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为15m
D、调压站应尽量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E、调压站应远离负荷中心
A、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B、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C、选择管材
D、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E、估算分区用水量
三、名词解释
1、最小服务水头(P.56):城市用水管网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压,才能保证用户使用,其中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压叫做最小服务水头。
2、万元工业产值给水量(P.70):指工业企业在某段时间内,每生产一万元产值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新水量。
3、长度比流量(P.100):为简化计算,通常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得出单位长度的流量,称为长度比流量。
4、水锤现象:在有压力管路中,由于某种外界原因(如阀门突然关闭、水泵机组突然
停车)使水的流速突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压强急剧升高和降低的交替变化,这种水力现象称为水击或水锤。
5、暴雨强度的重现期(P.133):指等于或大于该暴雨强度发生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
以P表示,以年为单位。
6、径流系数(P.134):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径流入雨水管道,其径流量与雨水量之比就是径流系数。
7、电力弹性系数(P.158):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值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比值,称为电力弹性系数。
8、热化系数(P.228):指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
9、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10、电力线走廊:主要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电力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也称之为电力线走廊。高压线路部分通常称为高压走廊。
11、水环境容量:水体自净有一定的限度,即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12、热值:1Nm3 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四、简答题
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1)六大系统
①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内交通设施;②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③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④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⑤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⑥防灾系统:消防、防洪(风)、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
(2)九大类
①道路交通工程规划;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③城市排水工程规划;④城市供电工程规划;⑤城市燃气工程规划;⑥城市供热工程规划;⑦城市通信工程规划;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⑨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1)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该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
(3)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
(4)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5)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保证输水到末端时的压力。
(6)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证末端水压,可在管网中间布置加压泵房。
(7)给水管网按用水量最高时设计,如昼夜用水量差较大,用水高峰期较短,可设置调节水池和泵房夜间蓄水,日间供水。
(8)管线应遍布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的水量和水压。
(9)力求以最短的管线服务最多的用户。
(10)严禁生活用水和非生活用水管线相连。
(11)为保证消防安全,应将消防栓与干管相连。
3、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
(1)直排式合流制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 适用:小污染、大水体、建设初期
(2)截流式合流制
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 适用:干旱地区、旧城改建
(3)完全分流制
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适用:新建地区
(4)不完全分流制
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适用:地形起伏且水系健全地区
4、如何选择城市水源?
(1)充足的水量,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首先考虑地下水,然后是泉水、河水、湖水;(2)良好的水质;(3)供水,集中供水,便于统一管理;如果城市地形复杂、布局分散,以采用分区供水;布局紧凑,地形良好的城市为保证供水安全性,一般应考虑多水源;(4)注意近期与远期规划对水质、水量的要求(5)必须考虑取水、输水设施的方便,及施工、运转、管理、维护的安全经济。
5、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求?p151
(1)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内;
(2)污水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尽量无提升,合理布置出水口;
(3)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且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
(4)少占农田,要充分利用地形,如有条件可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工程土方量;
(5)结合污水的出路,考虑污水回用于工业、城市和农业的可能,厂址应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接近;
(6)厂址不应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水体的处理厂要考虑不受洪水威胁;
(7)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方便的交通、运输、水电条件;
(8)厂址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的余地。
6、污水管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原则?p123
主要内容: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和设置泵站的位置。
原则:1)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自流排出。2)要充分考虑地形。3)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目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目。4)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5)管道管线尽量减少与河流、山谷、铁路和各种地下构筑物的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6)污水管道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7)管线要简洁顺直、不要绕弯。8)管线布置考虑城市远近期规划和分期建设的安排,与规划年限相一致。
7、污水管道的敷设要求?p125
1)管线综合时,应首先考虑污水管道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2)注意污水管渗漏对其他管线产生的影响
3)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石地层中不超过5 m
4)管道最大覆土厚度不大于6 m,理想覆土厚度为1-2 m
5)尽量减少控制点管道的埋深
8、火力发电厂的选址原则?
(1)应靠近负荷中心(热电厂)
(2)燃料产地:厂址应尽可能接近燃料产地,靠近煤源,以减少燃料运输费。
(3)交通:应靠近铁路,公路或港口,并尽可能设置铁路专用线。
(4)用水:大型电厂应首先考虑靠近水源,直流供水,并应考虑水利规划对水源变化的影响。
(5)废物处理:应有足够的贮灰场,容量要能容纳电厂10年的贮灰量。
(6)出线条件:选择厂址时,应按规划容量规划出线走廊。发电厂的高压送电线 路不宜跨越建筑物。
(7)防护要求:厂址的标高在百年一遇洪水位,有可靠的防洪措施,防洪提一般要求高于0.5—1.0m,靠近山区应有防山洪的措施。
(8)地质:厂址的地质条件宜 尽量满足建筑物和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的要求。
(9)三类用地:应尽量利用劣地或非耕地,或安排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三类工业用地内。
(10)主导风向:发电厂不应位于附近生活区的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9、区域变电站的选址要求?
(1)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2)便于各级低压线路的引入或引出,进出线走廊要与变电所位置同时决定(3)变电所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地质条件要好(4)不受洪水淹没,枢纽变电站要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位置上(5)靠近公路和城市道路,但是应该有一定间距(6)区域变电站不宜设在城市内。
10、液化石油供应基地的选址原则?
(1) 站址推荐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主要考虑站内储罐或设备泄漏而发生事故时,避免和减少对保护对象的危害;
(2) 站址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而不应选择在地势低洼,地形复杂,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以防止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因积存而造成事故隐患。同时也考虑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投资;
(3) 避开地震带、地基沉陷和废弃矿井等地段是为防止万一发生自然灾害而造成巨大损失。
11、城市燃气管网规划的一般原则?p208
(1)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进行。
(2)管网规划布线应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规划布线时,应提出分期建设的安排,以便于实施。
(3)应采用短捷的线路,供气干线尽量靠近主要用户区。
(4)应减少穿、跨越河流、水域、铁路等工程,以减少投资。
(5)各级管网应沿路布置,燃气管线应尽量布局在人行道或非动机车道下。
(6)燃气管网应避免与高压电缆邻近且平行敷设,否则,由于感应地电厂会对管道造成严重腐蚀。
(7)对不同压力等级的燃气管网,应按不同原则布线。
12、城市防灾系统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置各项防灾设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13、城市主要的消防设施有哪些?
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消防水池以及消防望塔等。其中,消防指挥调度中心一般在大中城市中设立,主要起指挥调度多个消防队协同运作。望塔等设施目前一般结合较高建筑物设置,各城市中,消防站和消火栓是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14、城市防震的主要对策?
(1)建构筑物的抗震处理(莱特:帝国饭店)(2)地震的震前预报(海城地震预报)(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4)防次生灾害是抗震要点
其中避震减灾措施有以下三种:
(1)城市发展用地选址时,尽量避开断裂带、溶洞区、液化土区等不良地带,以及会扩大地震影响的山丘地形。
(2)城市进行建筑群规划时,应考虑保留必要的空间与间距,使建筑物一旦震时倒塌,不致影响别的建筑或阻塞人员疏散通道。
(3)在城市布局中,保证一些道路的宽度,使之在灾时仍能保持畅通,满足救灾与疏散需要。同时,应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广场,作为震时临时疏散场所。
15、避震疏散场地的布局要求?
1)远离火灾、爆炸和热辐射源;2)地势较高,不易积水;3)内有供水设施或易于设置临时供水设施;4)无崩塌、地裂与滑坡危险; 5)易于敷设临时供电和通讯设施。
五、问答题
答 城市灾害种类:
1)按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干旱等);人为灾害(火灾、交通事故、化
学灾害等)
2)按灾害发生的时序:主灾(地震、洪水、战争);次灾(泥石流、传染病等)
城市灾害的特点:
1)城市灾害高频度和群发性特点
2)城市灾害的高度扩张性特点
3)城市灾害的高灾损失特点
4)城市灾害的区域性特点
我国城市总体防灾形势:我国城市从防灾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城市人口密度大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差
3)城市设防标准低
4)社会防灾观念淡薄
答: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又叫排水制度。
选择要求:
1).两个关键:地形和水系
2).三个目标:治污、排涝、综合利用
3).五个方面:
城市安全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
工程投资方面
近远期关系方面
施工管理方面
3.城市供热管网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原则
平面布置原则:
(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 (2)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3)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在敷设引入管时, 则不可避免地要横穿干道,但要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使相邻的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对于有很厚的混凝土层的现代新式路面,应采用在街坊内敷设管线的方法。
(4)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底)通过。
竖向布置原则:
(1)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一般地沟的埋深不少于0.5米。
(2)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地带时,埋深应大于0.3m。
(3)热力管道与其他地下设备相交时,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互相通过。
(4)在地上热力管道与街道或铁路交叉时,管道与地面之间应保留足够的距离,此距离根据通行不同交通工具所需高度来确定。
(5)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 在没有准确地下水位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0.5m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
(6)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电缆地带的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不大于1000C ,如果热力管道有专门的保温层,则可减少净距。
(7)横过河流时目前采用悬吊式人行桥梁和河底管沟方式。
六 计算题
1.某一城市旧区改造规划,该片区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片区内常住人口为0.3万人,旅游高峰期人口为1万人,旅游用电规划人均负荷为0.8kw。其中包括2000人的过夜人口,该类人群的用电负荷按居民生活用电标准计算。片区内公建用地的用电负荷占居民生活用电负荷的60%。试预测该片区的最大用电负荷;
注:
题中涉及的用电量及用电负荷定额有:
1)人均生活用电量指标:2200kwh/人*年;
2)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3000h
3)同时率:0.8
答:1)居民生活用电:
年用电量预测值:2200×3000=6600000kwh/年
电力负荷预测值=年用电量的预测值/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2200kw
2)公建用电
规划取居民生活用电负荷的60%:2200×60%=1320kw
3)旅游用电
非过夜人口用电负荷:0.8kw×8000=6400kw
过夜人口的用电负荷按居民生活用电标准计算:2000×2200/3000=1466kw
4)综合电力负荷=2200+1320+1466+6400=11386kw
考虑0.8的同时率:11386kw×0.8=9018kw即该片区电力负荷的最大预测值为9018kw
2.某一新规划区,第一期规划人口10万,居住区室内卫生设备齐全,区内公建配套齐全;区内有一7000名工人的企业,实行两班制,每班3500人,无热车间,每班500人淋浴,车间生产轻度污染气体,生产每日耗水3000立方米。不考虑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按18%计,请计算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及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注:
题中涉及的用水定额有:
1)综合生活用水定额300L/人*d
2)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30L/人*班
3)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40L/人*班
4)未预见用水量按18%计
5)时变化系数kh=2.0
解:题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考虑采用分类求和法。
①选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300L/人*d。则
②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用水定额:30L/人*班。则
③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用水定额,40L/人*班。则
④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由题知
⑤未预见水量按18%考虑,(综合生活用水量+工业企业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消防用水量)×18%
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Qd=0.18( Q1+Q2+Q3+Q4+Q5 )+ (Q1+Q2+Q3+Q4+Q5)
=(1+0.18)×(Q1+Q2+Q3+Q4+Q5)
=1.18×(30000+210+40+3000)
=39235m3/d
⑥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
Qc=Qd/24=39235/24=1635 m3/h
取时变化系数Kh=2.0,由公式:Kh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则最大时用水量为 Qmax=Qc×Kh=3270 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