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树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5283161253

技术支持: 优河马

财政学_复习题
2021-08-09 17:42:22

《财政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2、在商品经济不发达、价值规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中,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是(    )

    A、纠正市场缺陷    B、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  

C、抑制通货膨胀    D、避免经济波动

3、对个人所得税征收超额累进税体现了财政的(   )功能

A、导向功能    B、 控制功能    C、稳定功能    D、协调功能

4、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    )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6、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    )为基础来制定的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7、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      )

A、紧缩政策    B、扩张政策    C、结构调节政策    D、赤字政策

8、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国财政支出有 (  )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9、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10、增值税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税率档次少             B、课征普遍
    C、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     D、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预算管理体制的集权和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      )

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

13、税收不具有下列哪个特征(    )

A、强制性      B、灵活性     C、固定性     D、无偿性

1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15、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16、投资抵免是(      )
    A、刺激投资的措施     B、削减支出     C、扩大支出    D、增加税收

17、在商品经济不发达、价值规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中,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是(      )

A、纠正市场缺陷    B、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  

C、抑制通货膨胀    D、避免经济波动

18、我国目前国债规模的具体情况是(      )

A、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高    B、国债负担率高,国债依存度低

  C、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度高    D、国债负担率低,国债依存度低

19、消费税的纳税环节为(      )

A、生产环节    B、零售环节   C、生产和批发环节    D、生产、批发和零售环节

20、综观财政诸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可以归结为(    )的冲突与权衡
    A、政府与市场         B、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C、失业与通货膨胀     D、公平与效益

21、增值税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税率档次少             B、课征普遍

C、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     D、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2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消费性支出的包括(     )

A、挖潜改造支出     B、财政贴息    C、行政管理费     D、支农支出

23、财政预算收支经由国库办理,我国预算法规定,基层国库可以设在(    )

A、市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

24、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      )

  A、既不含增值税,又不含消费税的价格    B、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C、含增值税,不含消费税的价格          D、既含增值税,又含消费税的价格

25、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26、预算管理体制的集权和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       )

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

27、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       )

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28、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是(     )

A、向银行透支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D、借款

29、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30、纳税主体为(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1、安排购买性支出时,财政应遵循(      )原则    

A、高价     B、等价交换     C、 互惠互利      D、低价

32、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      )为基础来制定的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33、在商品经济不发达、价值规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中,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是(     )

A、纠正市场缺陷    B、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  

C、抑制通货膨胀    D、避免经济波动

34、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

A、财政赤字对需求总量的影响因弥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B、财政赤字可能扩大需求总量

C、财政赤字可能仅改变总需求结构   

 D、在短缺经济中,财政赤字必然导致总需求扩张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职能转变       B、连年财政赤字   

C、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D、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36、财政投融资是一种(      )融资

A、商业性     B、政策性      C、国际性     D、高息

37、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38、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39、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

A 、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

40、下列各项不属于外债的有(     )

A、政府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B、政府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

C、外商以外币在境内的投资      D、政府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41、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42、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经济条件是(     )

A、总供给>总需求   B、总供给<总需求   C、经济增长减缓    D失业增多

43、混合物品是指(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44、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45、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二、判断题

1.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作一种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来使用的。    (    )

2.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    )

3.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直接性支出。                                 (       )

4.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    )

5.“国家分配说”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       )

6.国防费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       )

7.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和后转。                        (    )

8.流转税类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即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在生产经  营及销售环节征收,收入不受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而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      )

9.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       ) 

10.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C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       )

  1. 一般说来,为建设周期较长的公共投资项目筹资,应发行中长期公债。  (    )

12.关税包括进口税和出口税。                                       (    )

13.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表明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低了,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劳动供给的减少。因此,我国可通过征税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实际问题。                                                   (     )

14.混合物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     )

15.流转税类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即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在生产经营及销售环节征收,收入不受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而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     )16. 自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       )

  1. 当经济中出现需求不足倾向但还不太严重的时候,可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同时实行相对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苗头。()

18.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    )

19.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     )20.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的作用。               (     )

21.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    )

  1.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              (    )
  2. 对我国现实情况而言,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                        (   )

24.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     )

25.预算外资金是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       )

26.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7.国债是一种有价证券。                                                (       )

28.财政补贴属于政府的有偿支出。                                        (     )

  1.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

30.市场经济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计划经济则是以行政性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      )

3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      )

32.在我国实行财政补贴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

33.中央银行在公开业务市场上买进公债,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      )

34.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      )

  1.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

 

3.购买性支出

 

4.国家预算

 

5.分税制

 

6.预算赤字

 

7.公共物品

 

8.公共需要

 

9.国债负担率

 

10.转移支付制度

 

11.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12.财政贴息

 

13.拉弗曲线

 

14.税收的替代效应

 

1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2.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什么?

 

4.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5.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异同点。

 

7.简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8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9.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10.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

 

11.简述国债市场的功能。

 

12.简述所得课税的特征。

 

13.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14.简述税负转嫁方式

 

15.简述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6.简述税收原则。

 

17..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18.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9..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20.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

 

2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22.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

 

2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五、论述题

1.如何进行税费改革?

 

2.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是什么?

 

3.怎样看待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4.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互相配合,如何配合?

 

5.试述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6.分析和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BDA      6~10:BAABD      11~15:AABCA      16~20:ABCAD    21~25:DCCBA  25~30:ABCCA    31~35:BBBDA    36~40:BAABC    41~45:ABCBB

二、判断题

1~5: √√×√√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①市场不提供公共物品;②市场对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过多或过少;③市场在初次分配中不公平;④市场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垄断。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3.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政府根据等价交换原则,用政府掌握的资金,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直接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包括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4.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足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从更深的层次上说,由于国家预算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5.分税制

分税制: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其要点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权(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的重点和层次分明;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和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6.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预算列有赤字,不代表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

 

7.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萨缪尔森: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减少。

 

8.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PUBLIC WANTS)是与使人需要相对应的。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凡是,虽然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由市场提供使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9.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是衡量国债限度的一个指标。

 

10.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以实现纵向和横向平衡的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以及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交错的混合模式。

 

11.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分级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实行预算调节体制;(5)适应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而长期形成,体制整体相对稳定。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以及名符其实的以及预算主体。

 

12.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13.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14.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或经济行为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由于影响了相对价格水平,使纳税人在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以低税或无税的商品或经济行为代替重税或有税的商品或经济行为的反应。

 

1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以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答: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1)立法和行政手段,即制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即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3)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2.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包括三方面: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
(2)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什么?

答:西方国家把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私人产品,用于满足使人个别需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公共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区别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准有二: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公共物品并不能排除他人从该公共物品中获益。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后,他人就不能享受此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二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综上所述,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1)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遵循的原则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5.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答:(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船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
  (2)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不同点: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而投资性支出既包括生产性投资也包括非生产性投资,它的使用可能会形成资产。
  (2)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它所提供的服务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突出的外部效应。在投资性支出中,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所提供的服务并非全体公民可以无偿享受,有的投资还需公民付出一定的代价。政府投资可以微利或者不盈利,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当然,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7.简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答:(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

 (2)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程度越大。

 (3)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于储蓄增加。

 (4)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

 

8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答:我国的“三农”投入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

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一向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既然是政府起主导作用,自然也就是财政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答:(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要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4)一般而言,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较强,有利于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10.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

答:税收的“中性”原则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远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个可能的,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税收中性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此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二者取得最优结合。

 

11.简述国债市场的功能。

答:国债市场是指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包括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部分。国债市场既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其功能主要有二: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用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分式在国债市场和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与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12.简述所得课税的特征。

答: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所得课税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所得课税是以纯收入或净所得为计征依据,并一般实行多所得多征、少所得少征的累进征税办法,合乎量能课税的原则。同时,所得课税往往规定起征点、免征额及扣除项目,可以在征税上照顾低收入者;不会影响纳税人的基本生活。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总收入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应税所得额为课征对象;征税环节单一,只要不存在两个以上课税主体,则不会出现重复征税,因而不致影响市场的运转。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不构成商品价格的追加,且不易转嫁,因而一般不会干扰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的现代社会,跨国投资和经营的情况极为普遍,于是就必然存在跨国所得。对跨国所得征税是任何主权国家应有的权益,这就需要利用所得税可以跨国征税的天然属性,参与纳税人跨国所得的分配,维护本国权益。
  (4)课税有弹性。所得来源于经济资源的利用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从长远来看,随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也会不断增长,因而所得课税不仅税源可靠,而且可根据国家的需要灵活调整,以适应政府支出的增减。

 

13.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的功能主要包括:

(1)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财政赤字一般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在诸多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如发行国债、增税、改革税制、增发货币和向中央银行透支中,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法。由于国债发行只是暂时转移了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且遵循自愿购买原则,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也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还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发行规模会影响国家所支配财力的规模,国债收入的投向又会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14.简述税负转嫁方式

答:(1)前转。前转又叫顺转,是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或称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形式的经济交易时,将其所纳税额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沿着商品或劳务的运动方向,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
(2)后转。后转又叫逆转,是指纳税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前转,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法。
(3)消转。消转又叫税收的转化,是指纳税人在所纳税款无法将其前转或后转的情况下,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工艺等自身努力,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得到弥补。
(4)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又叫资本还原,是指在某些资本财产的交易中,商品购买者将所购商品以后所应交纳的税款,从商品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降低商品购买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的出售者。

 

15.简述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将公平原则列为税收四原则之首。一般地理解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横向公平”;二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即所谓“纵向公平”。在一个社会内部,税收政策必须及时协调税收公平与社会经济公平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征税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问题。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辩证的统一。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才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更高的层次实现公平。所以,真正的公平必须融合了效率的要求,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只有切实贯彻公平原则才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好的税制。正确处理税收分配活动中二者的关系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6.简述税收原则。

答: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的改革、建设以及调整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现代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当代税收的最高原则。
  (1)公平原则,是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该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公平原则被公认为税收的首要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是否公平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是否公平还直接关系到税收制度本身能否正常运转。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含义。
  (2)效率原则,是在组织税收收入的过程中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税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应使税收产生的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由于具体税收用途的非固定性,收益与成本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我们一般将税收收益用税收收入代替,因此,税收效率也就意味着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应最小。概括地说,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亦称经济成本;二是税务成本。也由此引出了税收效率的两个涵义,即税收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税收行政效率原则,即以尽可能少的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税收经济效率,在市场有效范围内,税收应保持“税收中性”,而在市场失效时,税收应起矫正作用。

 

17..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答: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家财政收人中,税收始终占重要地位,这是由税收的形式特征决定的。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实施.任何单价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但是,税收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后,强制性可能转化为自愿性。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区分于公债和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特点。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的。就财政活动整体来看,税收具有有偿性。(3)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其实质是指征税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也相应改变,从而保证税收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8.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财政收入规模受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有: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规模才能增大。

(2)收入分配政策。政府集中的多,财政收入规模就会较大。

(3)经济体制类型。计划经济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市场经济国家。

(4)价格因素。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会比实际规模有所增大。

 

19..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答: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1)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2)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

 

20.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

    答:税收的“中性”原则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远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个可能的,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税收中性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此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二者取得最优结合。

 

2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答:(1)按财政功能分类,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按支出用途分类,分为基建支出、流动资金、挖改和三项费,地勘费、工交商事业费,支农,文教科卫,抚恤和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补支出等。

(3)按照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分为经常性支持和资本性支出。

(4)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2.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

答: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特点,这是内政府白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总之,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它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2.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答:(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其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

(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五、论述题

1.如何进行税费改革?

答题要点:

对现有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区分不同类别和不同情况,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改革措施。“一清”是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在对现有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转”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要求,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所得收入要依法纳税,并对其按国家有关经营性收费政策进行管理。“三改”是将一部分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四留”是保留少量必要的政府收费,包括政府对社会实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收取的规费,以及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权收取的必要费用等,实行规范化的财政管理。

对于税费改革还应有以下几点认识:(1)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2)税费改革应从中央做起。(3)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

 

2.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题要点:

首先,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外部性方面。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收益,即他们的活动给他人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国防、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半公共产品(大学教育、交通、通讯);私人产品(日用品)。

(3)规模收益递增。

(4)风险不确定性。

其次,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失业。财政政策、收入政策、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及培训;

(2)通货膨胀。减少购买性支出或增加税收。

最后,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两极分化。

(2)措施:强制性收入政策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3.怎样看待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答题要点: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特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具有必然性。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下降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财政职能充分发挥。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4.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互相配合,如何配合?

答题要点: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进而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供给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紧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 A、建立和完善规划、财政、银行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健全和完善国家规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B、完善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发挥综合效应。

  C、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D、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国债运作管理是未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两大基点。

E、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心。

 

5.试述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答题要点:

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布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具体方向和内容是:

  • 增值税改革。
  • 费税改革。
  • 企业所得税改革。
  • 个人所得税改革。

(五)完善其他税种

 

6.分析和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

答题要点:

 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则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总体上说,增长形势良好。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隔年的增长虽有波动,但增长速度不算慢。然而,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

(2)1978—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①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政府一直为财力分散和财力短缺所困扰,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②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看,由于预算内财政资金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公共投资,于是各部门纷纷出台各种收费和基金项目,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政府资金被分散化,国家预算的统一性被肢解了,各部门代替财政职能,特别是代替了财政的配置资源职能。

③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达到中央集中财力的预期目标尚待时日,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

④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当时由于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拮据,而银行资金充裕,于是银行扩展业务领域,代替了部分财政职能,这是财政职能弱化的一种表现。

我国财政收支(预算部分)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GDP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产生这两种结果,一是预算内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二是预算内支出不能满足应由政府开支的正常需要,预算外开支导致国家财政不断肢解,国家资金分散化。可以预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随着经济秩序的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停止下降并缓慢回升,从数据来看,1996年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

(3)“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1994年实行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了财政收支的大幅增长,并导向良性循环。一个重要标志是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

近年财政支出的增长来自2个方面:一是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二是来自靠增发国债为支撑的财政赤字的增加。前者更为主要。

 

 

热门题目

专业推荐

该网站由优河马创建
该网站由优河马创建 立即创建